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The Shadow of the Wind (風之影) 和 The Angel's Game (天使遊戲) By Carlos Ruiz Zafon
昨天終於把天使遊戲看完,我是前個月才看完風之影,因為很喜歡這個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故事,所以又緊接著看天使遊戲。 我知道我很後知後覺,其實風之影已經暢銷很久了,不過之前在台灣看到中文版在推銷,當時翻閱一下沒有很吸引我,所以就沒有買下來。不知道為什麼,可能人的想法會隨著時間改變,前一陣子去書店,看到風之影是讀書會必看的小說,看了一下開頭,覺得好像很不錯看,就買下來了。不過我現在才看也很好,連續看兩本,甚至第三本(The Prisoner of Heaven) 前一陣子才剛出版。
"風之影"的故事主要是環繞著一本神秘的小說,主人翁Daniel是一個書店老闆的兒子,有一天爸爸帶他到the Cemetery of Forgotten Books,那是一個很神秘的地方,那裡收藏了被人們遺忘的書,每一本書都有靈魂,有著作者的靈魂,讀者的靈魂,這個地方確保這些書的靈魂可以被保留,等待下一個主人,等待再次復活,爸爸要Daniel選一本書,並且永遠保護好那本書,Daniel選的是The shadow of the wind by Julian Carax。Daniel很喜歡那本書,想要再找同一作者的書來看時,他發現有人企圖銷毀這個作者的所有的著作,他更發現這本書作者悲傷的過去,只是要找到過去的真相,也讓他自己陷入危險當中。
"風之影"結合了所有我最愛的故事元素:家族秘密、愛情、友情、謀殺、復仇,藉由善良的主角的好奇心去一步步揭開一本書背後龐大的秘密。作者製造懸疑氣氛的功力堪稱一絕,有好幾度一個人在房間裡看這本書,會被突然發出的聲音嚇得一身冷汗。我尤其喜歡作者筆下Barcelona,他筆下的世界,雖然黑暗,不過卻令人想要深陷其中,不想回到現實世界,我的文筆不太好,我不知道怎麼敘述這種感覺。我覺得有可能是因為作者對於很多場景鉅細靡遺的描述,讓人很有身如其境的感覺,像是有時候他可以為了寫一棟建築物,形容上好幾頁,有看過其他人的書評,有些人特別不喜歡他這種手法,不過這卻是我最愛的部分,見仁見智啦!
不過我對於第二本"天使遊戲"就有點失望,作者筆法一樣精湛,只是我不喜歡這個故事,風之影的最後會解答所有前面的謎題,不過天使遊戲的最後讓人霧煞煞,可能我比較喜歡所有事情都有合理的解釋的那種故事,天使遊戲的最後並沒有解答很多疑點。
"天使遊戲"有點算是前傳,不過又其實是完全不相干的故事,唯一的關聯是the Cemetery of Forgotten Books和Sempere書店,看完這本書,我有很多不懂得地方。主人翁David Martin是個天才但失意的小說家,他在最失意的時候,接受一個神秘的出版商的豐厚的book deal,只是這本書要怎麼寫,完全要遵照這個出版商的意思,而且他要的故事並不是一般的故事,他要一個會讓人們會去相信的故事(就這一點,就夠玄了)。奇怪的是David後來發現這個神祕出版商和過去曾住在他現在住的公寓的人有關連,並且也和他從the Cemetery of Forgotten books拿到的書有關,隨著故事的發展,我以為一切都會真相大白,不過最後我還是不知道那個出版商到底是誰,作者沒有明講,還有為什麼David會被牽扯進來,不過我想每個人看完都有不同的猜測。
天使遊戲這本書,在看到一半時,我有點後悔開始看這本書,這本書中間其實有點悶,講了很多有關信仰的東西,幸好那只是中間幾個章節,前後其實都滿精彩的,就只是事情的真相只能靠你的想像力去解釋啦!
至於第三本The Prisoner of Heaven,我還沒買,看了Amazon上其他人的書評,有些猶豫,他前兩本都大概500頁,第三本居然只有不到300頁,感覺會是沒有結局的書。雖然故事大綱看起來很吸引我,這次故事又回到Daniel和他朋友Fermin上,不知道會不會和David Martin的部分相接,改天再去書店翻翻,再說啦!希望Zafon可以把整個故事都寫完整一點,不要在考驗我的想像力啦!!!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The house of silk by Anthony Horowitz (福爾摩斯小說)
The house of silk的作者讀這本書的一個小段落
"絲之屋"是柯南道爾家族授權的福爾摩斯續集,故事一開始華生就說是因為這次案件背後的事實太醜陋,所以他寫完要求家人把他的手稿封存好,要100年後才能公開,他認為100年後的人類應該更進步,所以應該會對於很多人性的醜陋更習以為常,他都這樣寫了,故事最後的真相的確令人作噁,不過那樣類似噁心的故事也早就被寫過,所以不能說可以接受那樣的事實真相,但是並不感覺很震驚,不過看這本書重點並不是最後的真相,而是在發掘真相前的冒險經過。
故事分兩個階段,第一段是The adventures of The Man in the Flat Cap,第二段是The House of Silk,第一段的故事我認為比較有之前小說的味道,只是第一段故事會在錯愕當中結束,小說的大部分都在尋找house of silk,這期間福爾摩斯還遭遇到極大的危機,我就不說危機是什麼,不過那是我認為整本書最好看的部分之一。不管如何,到最後的最後福爾摩斯還是會解答第一段案子的謎題的!這本書不看到最後一頁,是放不下來的!
我看完這本書,就又跑去查有沒有人要把它拍成電影或是迷你影集,可能這本書才剛出版不久,好像還沒有這樣的消息,為什麼好萊烏的福爾摩斯這麼不忠於原著,居然還拍了兩集!希望有人可以多用一些像這樣比較忠於原味的故事,這才是真正的偵探故事阿!
![]() |
Til Schweiger |
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
Nemesis By Jo Nesbo (雪人的作者,警探Harry Hole系列之一)
好久沒有寫讀書心得了,懶惰一次,就完全忘記有網誌這件事,這樣沒有恆心毅力,真的需要檢討,姐姐對我說寫網誌也是一個訓練自己持續做一件事情的一個方式,之後也期許自己再繼續寫囉!
其實這之間也看了一些不錯的小說,像是The catcher in the rye, Before I go to sleep, The snowman 和 Murder on the oriental express,以及一直正在努力的一千多頁的Les misérables (不過現在正看到最無聊也最難懂的部分,所以逃避現實的又去看別的小說,最近發現今年會有最新悲慘世界的電影出來,我一定要在電影出來前,看完阿!!!!)
這幾本書都不錯看,尤其是Murder on the oriental express讓我愛上了Poirot這個角色,Agatha Christie創造的人物個性鮮明,對話生動有趣,尤其是懸疑氣氛的營造,更是一絕!推理過程是這個故事的重點,所以這本書是我認為喜歡推理小說的人必讀的故事之一。
這次我想要紀錄的是Jo Nesbo的Nemesis,他是來自挪威的作家,他最近的雪人(The snowman)那本小說也在台灣上市,書商稱他為下一個Stieg Larrsson,現在我看完兩本他的Harry Hole警探系列,我不覺得他可以被稱作下一個Stieg Larrsson,我感覺這兩個人不能被相提並論,我真的覺得千禧年系列是難得的好作品,尤其是他設定了一個社會上的邊緣人物為主角,這樣的故事還滿特別的,特別是主角本身的神秘感和可憐身世,讓人容易有同理感。
而Jo Nesbo的故事給我感覺還是比較像是一般的偵探系列的小說,雖然男主角Harry Hole也是個不循規蹈矩的警察,甚至是個酒鬼,不過他還是個警察,對於這樣的角色,我沒有太大的同理感產生,不過Jo Nesbo的小說有不錯的懸疑氣氛(北國陰冷的天氣有加分),故事也夠曲折,人物對話也很有趣,不過他的故事比較不著重於推理的過程,很多地方都是動作場面,所以我一直覺得他的書應該要拍成電影,應該會是不錯的好萊烏的題材。
Nemesis這本書以一個銀行搶案開始,只是搶匪雖然得手,卻因行員動作太慢,槍殺一名行員,由於已不單只是銀行搶案,Harry Hole和一新人搭擋Beate Lønn聯手解開謎題,另外,Harry的一位許久未連絡的前女友Anna Bethsen突然與他聯絡,只是見面晚餐的第二天早上,Harry記憶模糊的從自己家中起床,發現自己完全不記得前一晚發生什麼事了,只是就在這之後發現Anna在家中被槍殺,由於有許多證據都指向Harry是最後見到Anna的人,Harry成為頭號嫌疑犯,Harry要如何全身而退?並且Anna又和那個搶案的搶匪有什麼關聯?
這本書和雪人那本有點類似,會一直讓人認為已經鎖定真正的嫌疑犯,案情已經快要水落石出,不過每每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折。而這本書讓我一開始就很想繼續看下去的原因,是在敘述銀行的部分,很喜歡他從Harry在看銀行的監視器錄影的手法,來敘述整件案子,讓我一開始有點摸不著頭緒,雖然摸不著頭緒,不過又感覺很緊張,是一個很聰明的寫法。
我覺得Nemesis比The snowman好看,我給它四顆星,The snowman是在講連續變態殺人,不是我喜歡的類型的書,不過Nemesis這本書最後還有留伏筆,所以呢,我又買了下一本The devil's star,看完再來報告心得啦!
其實這之間也看了一些不錯的小說,像是The catcher in the rye, Before I go to sleep, The snowman 和 Murder on the oriental express,以及一直正在努力的一千多頁的Les misérables (不過現在正看到最無聊也最難懂的部分,所以逃避現實的又去看別的小說,最近發現今年會有最新悲慘世界的電影出來,我一定要在電影出來前,看完阿!!!!)
這幾本書都不錯看,尤其是Murder on the oriental express讓我愛上了Poirot這個角色,Agatha Christie創造的人物個性鮮明,對話生動有趣,尤其是懸疑氣氛的營造,更是一絕!推理過程是這個故事的重點,所以這本書是我認為喜歡推理小說的人必讀的故事之一。
這次我想要紀錄的是Jo Nesbo的Nemesis,他是來自挪威的作家,他最近的雪人(The snowman)那本小說也在台灣上市,書商稱他為下一個Stieg Larrsson,現在我看完兩本他的Harry Hole警探系列,我不覺得他可以被稱作下一個Stieg Larrsson,我感覺這兩個人不能被相提並論,我真的覺得千禧年系列是難得的好作品,尤其是他設定了一個社會上的邊緣人物為主角,這樣的故事還滿特別的,特別是主角本身的神秘感和可憐身世,讓人容易有同理感。
而Jo Nesbo的故事給我感覺還是比較像是一般的偵探系列的小說,雖然男主角Harry Hole也是個不循規蹈矩的警察,甚至是個酒鬼,不過他還是個警察,對於這樣的角色,我沒有太大的同理感產生,不過Jo Nesbo的小說有不錯的懸疑氣氛(北國陰冷的天氣有加分),故事也夠曲折,人物對話也很有趣,不過他的故事比較不著重於推理的過程,很多地方都是動作場面,所以我一直覺得他的書應該要拍成電影,應該會是不錯的好萊烏的題材。
Nemesis這本書以一個銀行搶案開始,只是搶匪雖然得手,卻因行員動作太慢,槍殺一名行員,由於已不單只是銀行搶案,Harry Hole和一新人搭擋Beate Lønn聯手解開謎題,另外,Harry的一位許久未連絡的前女友Anna Bethsen突然與他聯絡,只是見面晚餐的第二天早上,Harry記憶模糊的從自己家中起床,發現自己完全不記得前一晚發生什麼事了,只是就在這之後發現Anna在家中被槍殺,由於有許多證據都指向Harry是最後見到Anna的人,Harry成為頭號嫌疑犯,Harry要如何全身而退?並且Anna又和那個搶案的搶匪有什麼關聯?
這本書和雪人那本有點類似,會一直讓人認為已經鎖定真正的嫌疑犯,案情已經快要水落石出,不過每每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折。而這本書讓我一開始就很想繼續看下去的原因,是在敘述銀行的部分,很喜歡他從Harry在看銀行的監視器錄影的手法,來敘述整件案子,讓我一開始有點摸不著頭緒,雖然摸不著頭緒,不過又感覺很緊張,是一個很聰明的寫法。
我覺得Nemesis比The snowman好看,我給它四顆星,The snowman是在講連續變態殺人,不是我喜歡的類型的書,不過Nemesis這本書最後還有留伏筆,所以呢,我又買了下一本The devil's star,看完再來報告心得啦!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神秘化身(The Likeness) by Tana French
這本好像是去年買的,不過只看前面一些些覺得不太喜歡作者的文筆風格就沒看了,最近想說不要浪費錢,還是把它看完了。
這本是作者的第二本小說,我沒看過第一本(In the woods),好像這本主角是第一本中也有出現的,這本書有提到一些前一本書的事,不過沒看過前一本完全不影響,因為主要故事完全和前一本不相干, 這本書大意是警探Cassie之前曾經做過臥底的工作,創造了一個假的身分叫做Lexie,這個臥底任務後來在Cassie遭刺傷,就結束了,只是這個名字卻在多年後又出現,只是這個名字的主人不是Cassie,而是在一個廢棄小屋中的一名女屍,這名女屍除了使用著一樣的名字外,她的外表和Cassie就有如雙胞胎一樣的相似,這讓Cassie有機會假扮這個神秘女子,並且進入她的生活,找出她的祕密和兇手。
這個故事大體上很棒,不過我不喜歡作者的寫作方式,我總覺得廢話太多,很多部分是在形容內心複雜並有些抽象的感覺,也有很多對話,不過有很多地方都是很瑣碎的對話,其實這樣的寫法應該是想要讓讀者對其中人物的個性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本書還算受歡迎,我想還是很多人喜歡這種寫法,就只是不太對我胃口。 不過作者很深入的形容臥底的心情以及工作,算是我覺得很不錯的地方。
由於故事還不錯,就給三顆星吧。如果想要練習看英文小說,並不推薦,對話中太多愛爾蘭式英文,並且很多奇怪形容,不是非常好懂,可能會感到挫折。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The complete Sherlock Holmes 福爾摩斯全集
最近一時不知道要看什麼書,把之前買的福爾摩斯全集拿起來看,目前只看到第二個故事,小時候看的是注音版,而且年代久遠,幾乎完全不記得故事內容了,而且我想我小時候也沒有把全集看完,現在重新開始看,可以理解這套推理小說為什麼會成為經典,其實每一則故事並不太長,不過卻能緊扣人心,Sherlock Holmes總是以敏銳的觀察力來破案,這樣的故事永遠都會讓人津津樂道,難怪現在大部分的推理劇都有類似的劇情。BBC在去年就又將Sherlock Holmes和Watson放到21世紀的現代倫敦,也滿有趣的,只是看到Sherlock Holmes很愛傳簡訊有點怪怪的,哈哈。
我還是最喜歡Jeremy Brett演的Sherlock Holmes,據Wiki上的資料,他為了演出最好的Sherlock Holmes,最後幾乎是走火入魔,即使下班他也無法脫離Holmes這個角色,之後他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不過他的精準的詮釋讓我看小說時,腦中浮現的是他的Holmes。
第一個故事是A study in scarlet,其中有很多經典的話:
1.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It has all been done before.
2. There's the scarlet thread of murder running through the colourless skein of life, and our duty is to unravel it, and isolate it, and expose every inch of it.
3. It is a capital mistake to therorize before you have all the evidence. It biases the judgment.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分享兩則quotes -關於Living
Robert M. Pirsig-
To live only for some future goal is shallow. It's the sides of the mountain that sustain life, not the top.
Ring Lardner-
Life is tough. Three out of three people die, so shut up and deal. 這個太貼切了啦!
To live only for some future goal is shallow. It's the sides of the mountain that sustain life, not the top.
Ring Lardner-
Life is tough. Three out of three people die, so shut up and deal. 這個太貼切了啦!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If Ignorance Is Bliss, Why Aren't There More Happy People?: Smart Quotes for Dumb Time By John Lloyd and John Mitchinson
這是我很久之前就下載的書,裡面以A~Z整理出不同項目的經典語錄,這種書就是無聊看個幾則,其中很多對人生或生活幽默的體認,我想我應該要每一週分享一些有趣的,這樣我也可以逼自己把這本書翻完
Charles Dickens
- I feel an earnest and humble desire, and shall do till I die, to increase the stock of harmless cheerfulness.
W. C. Fields
-Start every day off with a smile and get it over with. 如果每天都是用這樣的心情過生活,應該可以比較開心
Charles Dickens
- I feel an earnest and humble desire, and shall do till I die, to increase the stock of harmless cheerfulness.
W. C. Fields
-Start every day off with a smile and get it over with. 如果每天都是用這樣的心情過生活,應該可以比較開心
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The Hangman's daughter by Oliver Pötzsch
這本小說的作者是德國電視的劇作家Oliver Pötzsch,故事時間背景是mid-1600s的Schongau,那個年代在那樣的小鎮,大家都還迷信有巫婆的存在,被懷疑有行巫術的女人都會被燒死,鎮上有小孩接二連三的被殘暴的殺害,每一個受害小孩身上都有不明的記號,而這些小孩在生前都常常被看到與鎮上一名產婆來往,產婆的工作總是叫人感到神秘,她們懂得各種藥物。即使在把產婆關起來後,還是有小孩被殺害,難道真的是巫術?其中的主人翁是一個人人避而遠之的劊子手(hangman) Jakob Kuisl,他被奉命對他向來信任的產婆刑求,Jacob他不相信巫術的存在,在調查真相的當中,Jacob和女兒Magdalena以及醫生的兒子Simon遭遇到的才是真正的惡魔.....
當初看到有人的書評寫這個故事步調很緊湊,這所言不假,不過我總覺得太多地方都故意在吊讀者的胃口,是有點討厭的那種,我想這也是一個讓人不得不要一口氣看完的要點,不過我會覺得故事前面寫得很吊人胃口,後面結局反而會讓我覺得太簡單,不過我真的很喜歡hangman這個角色,有點像是不完美的英雄,畢竟他是以殺人為生;他懂得很多醫學知識又有先進的調查思考方式,又會打鬥,又有正義感,真的符合一般故事裡的英雄特性。
大體上,是一本滿具娛樂性的小說,故事很簡單,如果閒閒在家沒事,可以隨意的把它看完,順便學一些古時候人物以及物品的單字。只是,到底為什麼書名叫作The hanman's daughter?其實主角的女兒出現的場景不多,不過我想如果書名只叫The hangman,好像比較不吸引人,不知道這是不是原因?
在書的後記中提到,作者本人真的是劊子手Kuisl的後代.主角Jakob Kuisl和他的家人的存在也是有根據的,並且書中敘述的很多hangman有的醫學知識和工作的情況都是有考據的。
故事整體我給它3顆星,如果對那個年代的hangman的工作情況有興趣,並且想要配合緊湊的懸疑劇情來了解一些歷史,這本也算是不錯的選擇。
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小陌生人(The little stranger) by Sarah Waters
這本小說是關於一個原本地方上的英國望族Ayres在戰後風光不在,努力維持僅剩的莊園 Hundreds Hall,整個故事是從這個家庭的醫師Faraday口中描述出來的,Dr. Faraday因為小時候母親曾經在Hundreds工作過,所以他有幸目睹了輝煌時期的Hundreds Hall的內部,他甚至還一直留著當時Ayres夫人給他的徽章,當他發現他能再有機會回到那裏,他充滿期待,不過在他眼前的卻是殘破斑駁的大屋子。書中一直以醫師的觀點敘述,可以發現這個主角在和這個人家交往的微妙關係,有很多時候可以發現雖然Ayres他們已經家道中落,不過在言談之間還是有有錢人家的自傲,這從醫師有時會有不明的厭惡感可看出。不過Dr. Faraday一直和他們維持很好的關係,甚至在後來愛上他們的女兒,我不禁懷疑到底他是愛上這棟房子,還是真的愛上那個女兒。
不過話說這本書是被以鬼故事做宣傳,其實我認為這本書在敘述Hundreds當中發生的奇怪事情時,我在看的當下並不感到特別害怕,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感覺後座力很強,他的鬼故事並不是像看到貞子,還是拍照時有多一隻手或頭之類的,而是聲音和陰影,這是在一個大房子中最令人害怕的部分,我每看完一部分,晚上睡不著時,聽到一些隔壁房間的聲音,我必須承認真的會毛毛的,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寫作功力。
由於主角是個醫師,他不相信這一切奇怪的事情是因為房子裡有邪惡的東西在作怪,Dr. Faraday會一直盡可能找合理的原因解釋,說實在話我後來看得都想罵人了,我覺得他的解釋根本就等於沒解釋,我認為他太愛這個房子而不想讓他們放棄這個房子,因為Ayres的女兒認為如果放棄,他們或許會快樂一點,這就是這個故事中人物彼此之間最大的衝突吧!我覺得最後最可怕的就是這個房子吞噬了每一個人的心。
這是我第一本鬼故事的小說,我還滿常看鬼片,不過以前沒試過看鬼故事小說,我認為以文字敘述的方式而言,我給這本書滿分5顆星,令人發毛程度也是滿點,不過如果以整體故事好看程度,我想我只會給3顆星,書的一開始其實有點無聊,到三分之一處才開始令我感到興趣,書中有些地方我會覺得有點多寫,不過如果想要被嚇一嚇,又不敢看鬼片,還想體驗一下英國鄉間的氣氛,可以考慮買來看看!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第44個孩子 (Child 44)
這本書在博客來的廣告是"銷售量擊敗龍紋身的女孩",衝著這句話我就在Amazon把它買下來看了,結果並不讓我失望。
故事背景是在史達林時期的蘇聯,當時的蘇聯政府讓人民相信他們國家是沒有犯罪,人民沒有自由行動和思考的權利,一開始身為MGB一員的男主角Leo,他被指派的任務是到受害者家屬家中告訴他們他們小孩的去世是一場意外,原因是受害者家屬一直相信死在鐵軌附近的小孩,衣服被脫去,口中有被塞泥土,內臟被挖去,死前被目擊者看到和不明男子在一起,一定是謀殺,可是Leo沒看過屍體,他就只是相信報告中的紀錄,報告中說的很清楚小孩屍體被發現時衣著整齊,判定只是小孩在鐵軌上玩,意外被火車撞死,由於死者家屬一直認定是謀殺,所以到處傳播這項訊息,Leo才需要去向家屬說明,希望他們不要再到處傳播不正確的謠言,這只是一場意外。不過,Leo確實沒看過屍體,他這樣做不只傷了死者家屬的心,更是讓兇手逍遙法外,繼續殺人。這樣效忠國家的Leo,當國家告訴他他的妻子是間諜時,他要相信誰?當他又發現有更多小孩以同樣方式死去,而國家還堅持沒有犯罪時,他是否能對抗整個國家的體制找出兇手?
這是一本會讓你放不下的書,書中詳細敘述了當時蘇聯社會人民因為長期戰爭生活困苦,國家對人民的思想限制,一但被認定為間諜,證據並不重要,事實並不重要,只要是被國家懷疑的人,下場就是被勞改或是槍決,在這之前會先從這些人口中套出更多人的名字,不過這些人真的是間諜嗎?
這本書的敘述很平鋪直敘,閱讀起來很輕鬆,而且這本書讓我感覺在看一部很緊張的懸疑動作片, 非常適合被拍成電影,博客來網站上好像是說神鬼戰士導演已經買下電影版權,我希望電影不會讓我失望。 而且我覺得要練習閱讀英文小說的人也可以直接讀它的英文版,作者用字很簡單,我感覺不太需要查字典就能看懂整本小說,是讓想開始練習閱讀英文的人一個不錯的開始,不過前提當然要是你喜歡這一類的小說,我是很喜歡懸疑神秘的小說,不過由於我常常都睡前看,這本書讓我作了一些惡夢,我打算下一部要看個輕鬆浪漫的小說,好久沒看輕鬆的小說了,我決定放鬆一下,哈~
故事背景是在史達林時期的蘇聯,當時的蘇聯政府讓人民相信他們國家是沒有犯罪,人民沒有自由行動和思考的權利,一開始身為MGB一員的男主角Leo,他被指派的任務是到受害者家屬家中告訴他們他們小孩的去世是一場意外,原因是受害者家屬一直相信死在鐵軌附近的小孩,衣服被脫去,口中有被塞泥土,內臟被挖去,死前被目擊者看到和不明男子在一起,一定是謀殺,可是Leo沒看過屍體,他就只是相信報告中的紀錄,報告中說的很清楚小孩屍體被發現時衣著整齊,判定只是小孩在鐵軌上玩,意外被火車撞死,由於死者家屬一直認定是謀殺,所以到處傳播這項訊息,Leo才需要去向家屬說明,希望他們不要再到處傳播不正確的謠言,這只是一場意外。不過,Leo確實沒看過屍體,他這樣做不只傷了死者家屬的心,更是讓兇手逍遙法外,繼續殺人。這樣效忠國家的Leo,當國家告訴他他的妻子是間諜時,他要相信誰?當他又發現有更多小孩以同樣方式死去,而國家還堅持沒有犯罪時,他是否能對抗整個國家的體制找出兇手?
這是一本會讓你放不下的書,書中詳細敘述了當時蘇聯社會人民因為長期戰爭生活困苦,國家對人民的思想限制,一但被認定為間諜,證據並不重要,事實並不重要,只要是被國家懷疑的人,下場就是被勞改或是槍決,在這之前會先從這些人口中套出更多人的名字,不過這些人真的是間諜嗎?
這本書的敘述很平鋪直敘,閱讀起來很輕鬆,而且這本書讓我感覺在看一部很緊張的懸疑動作片, 非常適合被拍成電影,博客來網站上好像是說神鬼戰士導演已經買下電影版權,我希望電影不會讓我失望。 而且我覺得要練習閱讀英文小說的人也可以直接讀它的英文版,作者用字很簡單,我感覺不太需要查字典就能看懂整本小說,是讓想開始練習閱讀英文的人一個不錯的開始,不過前提當然要是你喜歡這一類的小說,我是很喜歡懸疑神秘的小說,不過由於我常常都睡前看,這本書讓我作了一些惡夢,我打算下一部要看個輕鬆浪漫的小說,好久沒看輕鬆的小說了,我決定放鬆一下,哈~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百年孤寂(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By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最近把百年孤寂看完了,對於這一本書,我只有一句話: 不虧是諾貝爾得獎作品!
我並不是很有文學素養的人,所以一開始決定要看這一本書,我有點懷疑我會看得懂這本被稱為魔幻寫實文學的經典小說,我根本不懂什麼是魔幻寫實,而且書名聽起來就很悶,結果出乎我意料的好看,我不驚訝大部分看過的人都是一致的好評,整本書看完我還會想要再看一次,最近讓我有這種感覺的書就只有Stieg Larsson的千禧年三部曲
這本書並不是只有一個故事,而是關於一個家庭的興起和衰落,所以整本書是由許多個關於其中每個家庭成員在100年之間的小故事組成,你可以看到人生的各個樣貌,有一生為家庭付出的母親、由愛引發的悲劇或是夜夜笙歌的生活等等,作者加入了許多像是神話般的情節,很誇張的情節,不過就因為如此而十分引人入勝。書的背面上引用William Kennedy在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中所寫到: "Mr. García Márquez has done nothing less than to create in the reader a sense of all that is profound, meaningful, and meaningless in life" 我認為這句話一句道盡整本書給我的感覺。
故事的背景反映了拉丁美洲的歷史,其實我不了解歷史,有些人說需要先了解這些歷史淵源才有辦法讀這本書,我認為不太需要,我認為如果就享受閱讀作者敘述整個故事的手法而言,有沒有了解這些背景並不重要,如果想要進一步研究更深一層的意義,就需要惡補一下歷史了!
我認為這本書很值得再讀一次的另一個原因是其中有許多很值得深思的句子,我現在還算年輕,不知道之後再看一次,對當中的一些情節或對話會不會有不同的想法。
可以在這裡看到這本書中一些被提出的著名對話或是句子
http://en.wikiquote.org/wiki/Gabriel_Garc%C3%ADa_M%C3%A1rquez
以下是書中最後一段話,我覺得寫得很棒,不過想看書的人就不要看了
Before reaching the final line, however, he had already understood that he would never leave the room, for it was foreseen that the city of mirrors ( or mirages) would be wiped out by the wind and exiled from the memory of men at the precise moment when Aureliano Babilonia would finish deciphering the parchments and that everything written on them was unrepeatable since time immemorial and forever more, because races condemned to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did not have a second opportunity on earth.
---from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我並不是很有文學素養的人,所以一開始決定要看這一本書,我有點懷疑我會看得懂這本被稱為魔幻寫實文學的經典小說,我根本不懂什麼是魔幻寫實,而且書名聽起來就很悶,結果出乎我意料的好看,我不驚訝大部分看過的人都是一致的好評,整本書看完我還會想要再看一次,最近讓我有這種感覺的書就只有Stieg Larsson的千禧年三部曲
這本書並不是只有一個故事,而是關於一個家庭的興起和衰落,所以整本書是由許多個關於其中每個家庭成員在100年之間的小故事組成,你可以看到人生的各個樣貌,有一生為家庭付出的母親、由愛引發的悲劇或是夜夜笙歌的生活等等,作者加入了許多像是神話般的情節,很誇張的情節,不過就因為如此而十分引人入勝。書的背面上引用William Kennedy在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中所寫到: "Mr. García Márquez has done nothing less than to create in the reader a sense of all that is profound, meaningful, and meaningless in life" 我認為這句話一句道盡整本書給我的感覺。
故事的背景反映了拉丁美洲的歷史,其實我不了解歷史,有些人說需要先了解這些歷史淵源才有辦法讀這本書,我認為不太需要,我認為如果就享受閱讀作者敘述整個故事的手法而言,有沒有了解這些背景並不重要,如果想要進一步研究更深一層的意義,就需要惡補一下歷史了!
我認為這本書很值得再讀一次的另一個原因是其中有許多很值得深思的句子,我現在還算年輕,不知道之後再看一次,對當中的一些情節或對話會不會有不同的想法。
可以在這裡看到這本書中一些被提出的著名對話或是句子
http://en.wikiquote.org/wiki/Gabriel_Garc%C3%ADa_M%C3%A1rquez
以下是書中最後一段話,我覺得寫得很棒,不過想看書的人就不要看了
Before reaching the final line, however, he had already understood that he would never leave the room, for it was foreseen that the city of mirrors ( or mirages) would be wiped out by the wind and exiled from the memory of men at the precise moment when Aureliano Babilonia would finish deciphering the parchments and that everything written on them was unrepeatable since time immemorial and forever more, because races condemned to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did not have a second opportunity on earth.
---from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Fatherland by Robert Harris
最近剛看完Robert Harris的Fatherland,故事的背景是設定於如果納粹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64年的柏林,正值全國準備盛大慶祝希特勒 75歲生日時期,同時美國總統Joseph Kennedy要前來拜訪, 警官Xavier March遇到一件離奇的謀殺案,當他越深入調查,他發現有國家高層官員涉入,並且他的發現將動搖整個國家的根本........
我覺得作者把一些史實編入這部虛構的故事中非常成功,這本小說的最後附上作者的筆記,其中說到故事中的許多人名都是真有其人,只是命運當然不同,而有些書中提到的資料,都是真有其事,看這本書,其實可以比照另一本小說"善心女神",不是同類型小說,可是都把當初納粹的惡劣行徑結合到小說中
這裡是我認為作者在書中所引用的一段很令我印象深刻的話:
However this war may end, we have won the war against you; none of you will be left to bear witness, but even if someone were to survive, the world would not beleive him. There will perhaps be suspicions, discussions, research by historians, but there will be no certainties, because we will destroy the evidence together with you. And even if some proof should remain and some of you survive, people will say that the events you describe are too monstrous to be believed: they will say that they are the exaggerations of Allied propaganda and will believe us, who will deny everything, and not you. We will be the ones to dictate the history of the Lagers. ( SS Officer, quoted in "the Drowned and the Saved " by Primo Levi)
P.S. "SS" 指的是黨衛隊
我看了兩本Robert Harris的書都有一種在看電影的感覺,之前看的是The Ghost Writer,我認為書的結局比電影(譯做:獵殺閃靈寫手)處理得好,Fatherland也有被改編成電影,是HBO的電影,已經是1994年的電影,太舊了,不知道租不租得到就是了
我覺得作者把一些史實編入這部虛構的故事中非常成功,這本小說的最後附上作者的筆記,其中說到故事中的許多人名都是真有其人,只是命運當然不同,而有些書中提到的資料,都是真有其事,看這本書,其實可以比照另一本小說"善心女神",不是同類型小說,可是都把當初納粹的惡劣行徑結合到小說中
這裡是我認為作者在書中所引用的一段很令我印象深刻的話:
However this war may end, we have won the war against you; none of you will be left to bear witness, but even if someone were to survive, the world would not beleive him. There will perhaps be suspicions, discussions, research by historians, but there will be no certainties, because we will destroy the evidence together with you. And even if some proof should remain and some of you survive, people will say that the events you describe are too monstrous to be believed: they will say that they are the exaggerations of Allied propaganda and will believe us, who will deny everything, and not you. We will be the ones to dictate the history of the Lagers. ( SS Officer, quoted in "the Drowned and the Saved " by Primo Levi)
P.S. "SS" 指的是黨衛隊
我看了兩本Robert Harris的書都有一種在看電影的感覺,之前看的是The Ghost Writer,我認為書的結局比電影(譯做:獵殺閃靈寫手)處理得好,Fatherland也有被改編成電影,是HBO的電影,已經是1994年的電影,太舊了,不知道租不租得到就是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