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有名的一句廣告台詞,我記得intern時在郭V那裏時,我的可愛partner宛君常常在模仿那個廣告,我百看不厭他的模仿,到現在想起來還是忍不住大笑~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問這句話的文法是不是有問題,John認為沒有人會這樣說,不是文法的問題,一般你出去吃飯,你想問對方他的飲料的味道如何,一般就直接問How does that taste?或是How is it? 如果你認為看起來不錯喝,你可以直接問: Is that good? 可是如果你認為看起來不怎麼樣,你可以說 Is that any good? 通常這樣問,對方覺得味道其實還不錯,他通常就會回答:Actually, it's pretty good! 從一個廣告詞的問題,居然可以學到一些生活用語,還真不錯!
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百年孤寂(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By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最近把百年孤寂看完了,對於這一本書,我只有一句話: 不虧是諾貝爾得獎作品!
我並不是很有文學素養的人,所以一開始決定要看這一本書,我有點懷疑我會看得懂這本被稱為魔幻寫實文學的經典小說,我根本不懂什麼是魔幻寫實,而且書名聽起來就很悶,結果出乎我意料的好看,我不驚訝大部分看過的人都是一致的好評,整本書看完我還會想要再看一次,最近讓我有這種感覺的書就只有Stieg Larsson的千禧年三部曲
這本書並不是只有一個故事,而是關於一個家庭的興起和衰落,所以整本書是由許多個關於其中每個家庭成員在100年之間的小故事組成,你可以看到人生的各個樣貌,有一生為家庭付出的母親、由愛引發的悲劇或是夜夜笙歌的生活等等,作者加入了許多像是神話般的情節,很誇張的情節,不過就因為如此而十分引人入勝。書的背面上引用William Kennedy在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中所寫到: "Mr. García Márquez has done nothing less than to create in the reader a sense of all that is profound, meaningful, and meaningless in life" 我認為這句話一句道盡整本書給我的感覺。
故事的背景反映了拉丁美洲的歷史,其實我不了解歷史,有些人說需要先了解這些歷史淵源才有辦法讀這本書,我認為不太需要,我認為如果就享受閱讀作者敘述整個故事的手法而言,有沒有了解這些背景並不重要,如果想要進一步研究更深一層的意義,就需要惡補一下歷史了!
我認為這本書很值得再讀一次的另一個原因是其中有許多很值得深思的句子,我現在還算年輕,不知道之後再看一次,對當中的一些情節或對話會不會有不同的想法。
可以在這裡看到這本書中一些被提出的著名對話或是句子
http://en.wikiquote.org/wiki/Gabriel_Garc%C3%ADa_M%C3%A1rquez
以下是書中最後一段話,我覺得寫得很棒,不過想看書的人就不要看了
Before reaching the final line, however, he had already understood that he would never leave the room, for it was foreseen that the city of mirrors ( or mirages) would be wiped out by the wind and exiled from the memory of men at the precise moment when Aureliano Babilonia would finish deciphering the parchments and that everything written on them was unrepeatable since time immemorial and forever more, because races condemned to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did not have a second opportunity on earth.
---from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我並不是很有文學素養的人,所以一開始決定要看這一本書,我有點懷疑我會看得懂這本被稱為魔幻寫實文學的經典小說,我根本不懂什麼是魔幻寫實,而且書名聽起來就很悶,結果出乎我意料的好看,我不驚訝大部分看過的人都是一致的好評,整本書看完我還會想要再看一次,最近讓我有這種感覺的書就只有Stieg Larsson的千禧年三部曲
這本書並不是只有一個故事,而是關於一個家庭的興起和衰落,所以整本書是由許多個關於其中每個家庭成員在100年之間的小故事組成,你可以看到人生的各個樣貌,有一生為家庭付出的母親、由愛引發的悲劇或是夜夜笙歌的生活等等,作者加入了許多像是神話般的情節,很誇張的情節,不過就因為如此而十分引人入勝。書的背面上引用William Kennedy在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中所寫到: "Mr. García Márquez has done nothing less than to create in the reader a sense of all that is profound, meaningful, and meaningless in life" 我認為這句話一句道盡整本書給我的感覺。
故事的背景反映了拉丁美洲的歷史,其實我不了解歷史,有些人說需要先了解這些歷史淵源才有辦法讀這本書,我認為不太需要,我認為如果就享受閱讀作者敘述整個故事的手法而言,有沒有了解這些背景並不重要,如果想要進一步研究更深一層的意義,就需要惡補一下歷史了!
我認為這本書很值得再讀一次的另一個原因是其中有許多很值得深思的句子,我現在還算年輕,不知道之後再看一次,對當中的一些情節或對話會不會有不同的想法。
可以在這裡看到這本書中一些被提出的著名對話或是句子
http://en.wikiquote.org/wiki/Gabriel_Garc%C3%ADa_M%C3%A1rquez
以下是書中最後一段話,我覺得寫得很棒,不過想看書的人就不要看了
Before reaching the final line, however, he had already understood that he would never leave the room, for it was foreseen that the city of mirrors ( or mirages) would be wiped out by the wind and exiled from the memory of men at the precise moment when Aureliano Babilonia would finish deciphering the parchments and that everything written on them was unrepeatable since time immemorial and forever more, because races condemned to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did not have a second opportunity on earth.
---from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2011年1月8日 星期六
最近發現英文中一個邏輯和中文大不同的地方
其實只是一個小地方,不過我覺得這是很常說的一句話,可是有點奇怪,以中文想怪怪,我發現上次我和John要去一個朋友家吃飯,John在電話裡跟對方說: So we'll come over around seven.奇怪吧,以中文翻譯起來會變成,我們會在七點左右"來"你家,不是應該要用"去"你家嗎?不過,事實上這就是正確說法,你就是要去別人家時,你要對對方說 I'll come over......
John的解釋是說要以對方觀點說話,不過不管是為什麼,背起來就對了!
John的解釋是說要以對方觀點說話,不過不管是為什麼,背起來就對了!
訂閱:
文章 (Atom)